2月3日,南充市阆中古城街道上热闹非凡,民间艺人正在进行婚嫁民俗表演原载2月4日《四川日报》 王玉贵摄
今年春节,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为打响南充春节文化品牌,提升南充文旅在海内外的美誉度、知名度,南充新闻人坚守工作岗位,深入一线,立体展示春节期间南充文旅“热辣滚烫”场景,让假日期间南充上宣、外宣“出圈”出彩。
经统计,经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市融媒体中心共协调组织在中省媒体刊播稿件195条,同比增加79条;全网总传播量达到1.3亿次,同比增长4500万次,让南充浓浓的“年味”和春节气息传播到海内外。
现场连线 除夕阆中两登央视
1月28日,除夕,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了《喜乐安宁中国年》《乙起过年繁华巳锦》节目,向全球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节目中,央视两次连线阆中,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地道“年味”,总时长达20余分钟。
上午9时10分,央视记者和阆中本地导游来到古城中天楼下,开始逛古城街道,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向全球观众介绍阆中古城的2300余年历史、古城规划布局和保护情况。
“春到了,年到了,春节老人赐福了……”央视记者逛古城的镜头展示了“春节老人”赐福、发红包场景。导游通过央视向全球观众介绍,阆中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是参与创制天文历法《太初历》的落下闳的故乡,《太初历》确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第一天,首次恒定“新年”……
随后,“春倌说春”场景也出现在镜头里,只见“春倌”身着红色官服,戴红色官帽,手上拿着一个执春牛小木雕、一根孝春棒,开始“说春”。“春倌说春”是阆中极富特色的春节习俗,生动展示了阆中丰富的春节文化。
一路逛古城,阆中的名特小吃,包括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醋也一一向全球观众展示。
“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欢迎到阆中感受浓浓的年味!”连线结束时,央视记者向观众发出盛情邀请。
当天上午11时40分,央视新闻频道记者又来到古城街头和侯家大院,通过央视新闻频道,向全球观众展示“春节老人”赐福和阆中人的团年饭。
除了连线外,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栏目,也分别以《喜庆欢腾乐新春大江南北年味浓》《四川阆中:民俗活动轮番演畅游古城过大年》为题,报道了南充地道的年味、春节的热闹场景。
展示年味 传播南充春节文化
除央视外,《人民日报》、新华社也纷纷报道南充春节的热闹场景,展示南充特别是阆中厚重的春节文化。
2月3日《人民日报》以《“春节热”让“入境游”更火》为题报道说,今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彼得罗娃、安德烈,最想去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阆中。从天府国际机场乘高铁直达阆中,中国高铁的四通八达和舒适便捷的服务让两人印象深刻。在阆中,两人白天进古城,看民俗表演,晚上走进落下闳大剧院,观看大型文艺节目《阆苑传奇》。“在阆中古城体验了龙狮巡游、竹马牛灯等春节习俗文化,喜庆又热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安德烈意犹未尽。
2月1日,新华社客户端以《在四川阆中,体验地道年味》为题,专题报道了阆中古城张灯结彩、人潮涌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观赏舞龙舞狮表演、请“春节老人”赐福、看“张飞巡城”表演……尽情感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的浓郁年味。
新华社客户端还分别以《你的年味世界的记忆|四川南充:“织”年》《四川阆中:文艺表演为新春“夜态”添活力》等为题,报道南充的“年味”。
此外,《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也密集传播“南充浓浓年味”。其中,四川广播电视台平均每天以5条新闻的频次在《四川新闻联播》《今日视点》《早安四川》《四川乡村新闻》《四川文旅报道》等栏目唱响最地道的“南充年味”。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