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向“绿”而行 建设美丽南充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2-11 10:06:29    浏览量:

向“绿”而行 建设美丽南充

生态和谐的嘉陵江南充城区段。 

嘉陵江上红嘴鸥翩飞。 

南运集团投运营山市场的新能源公交车。

政府工作报告点击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美丽南充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精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抓好低碳转型发展。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谯灵敏/文 余中华/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在以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为核心统揽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低碳转型”仍然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5年南充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美丽南充建设”,并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2月9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主管部门负责人、驻市高校专家、行业代表,聆听他们关于“绿色发展”“美丽南充建设”的解读与真知灼见。

A 精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

《报告》明确,“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美丽南充建设”首先便是要精准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具体要常态化推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等。

“《报告》把‘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美丽南充建设’作为2025年南充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决心和定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波说。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如,主城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又如,全市12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28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优良率、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嘉陵江(南充段)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全市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的同时,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报告》提及的重点,持续开展环境质量提升年、服务发展效能年、作风建设廉政年‘三个年’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王洪波介绍,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服务发展为核心,打好“三增两优一添”组合拳,通过治污减排、分区管控、环评审批、政策支持、执法帮扶等措施为产业发展增容量、增空间、增时效、优环境、优机制、添活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持之以恒锻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铁军队伍。

B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是市委、市政府“绿色发展”“推进美丽南充建设”的又一项具体部署。《报告》提到,要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幸福河湖、要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四库”、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我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省委赋予南充‘建设嘉陵江生态绿色经济带示范市’和‘打造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的重大使命,管好护好用好域内河湖资源,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东阳表示,全市水务系统将紧扣市委“1558”工作思路,全力抓好河湖管理保护各项工作。“2025年将一以贯之抓好河湖长制工作,常态长效强化水域岸线管护,用心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将河湖美好的生态价值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东阳说道。

“作为2025年美丽南充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彰显了整体系统观的理念深化与制度创新。”西华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任兆刚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突破了要素分割,实现了从单一要素治理向系统治理的跃升,践行了生命共同体理念;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的“三长联动机制”构建起水陆统筹、部门联动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实践。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任兆刚建议,在完善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智慧监测体系、培育生态产业新业态等方面不断探索。

C 深入抓好低碳转型发展

低碳转型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美丽南充建设”的第三个重点。《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川东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要争创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工厂)3个以上,要确保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00%,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等。

聆听了《报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宇震表示,完全赞同和拥护。他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这一举措,是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推动南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5年,全市经信系统将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标,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园区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方面持续用力,奋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宇震说。

针对聚焦“双碳”目标,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罗光润建议,要抓紧国家“两新”“两重”政策、东部沿海优质产业转移机遇,加速推动南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一次次解读、一条条建议,既是有关部门、专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今年工作的全新思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充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美丽家园。

代表委员心声

扎实推进水环境修复保护 为建设美丽南充贡献积极力量

市人大代表、仪陇县水务局局长 吴永生

保护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之一,在过去一年里,全市以做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攻坚克难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2025年,美丽南充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全市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已立下“任务书”、画好“作战图”。

“水环境、水生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是美丽南充建设的重要支撑。”吴永生说,今后他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带领全局职工全面贯彻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安全保护综合执法行动,扎实推进水环境修复保护,为建设美丽南充贡献积极力量。

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他建议,借鉴浙江、湖北等省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全市河流治理的科学统筹与综合协调,健全长效机制,坚持靶向施策,调动全民参与,持续巩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建设

市政协委员、南充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 何财元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嘉陵江生态绿色经济带示范市”“打造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目标,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存在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比高、传统工业清洁化生产程度低、制造业结构优化任重道远等方面的问题,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任务重、压力大。”何财元建议,要积极稳妥推进工业碳达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绿色低碳发展根基,有序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他进一步表示,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碳达峰方面,要统筹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需求、碳中和潜力、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尽早科学确定我市工业碳排放峰值及达峰时间,以该目标为导向,科学制定工业发展规划,每年开展工业碳排放核算,确保我市平稳顺利达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要升级传统产业“转绿”,壮大新兴产业“添绿”,淘汰落后产能“固绿”;在夯实绿色低碳发展根基方面,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逐步建立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我市加快建成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

群众反响

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

市民 杨丹妮

杨丹妮是一名健身教练,生活中的她热爱生态环境,并时常参加相关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她看来,南充是温暖家园,它的美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普通市民,她认为,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是让家乡愈发美好的关键。

“比如清晨买菜,大家可以自带环保袋,拒绝一次性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在夜晚散步时,可以劝阻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守护街道整洁。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实则是生态价值观的生动注脚。如果人人都心怀对家乡的热爱,珍视生态环境,从点滴小事中践行绿色理念,南充必将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杨丹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