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南充在线网 蜀ICP备2025128862号-1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529号
远方的朋友 南充请你留下来
2025-04-15 09:37 来源:南充新闻网
夕阳下的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市文广旅局供图
顺庆区肆芳民宿园区一角。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中华 摄
市民在嘉陵江边休闲露营。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中华 摄
游客在高坪区体验热气球观光项目。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中华 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晓江
嘉陵江畔的南充,是一座值得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文化名城。这里有不紧不慢的烟火人间,有跨越千年的文化积淀,更有让人一见倾心的独特韵味。
“含烟带月碧于蓝”的嘉陵江,如一条翡翠玉带环绕城郭;“三面江光抱城郭”的阆中古城,青砖黛瓦间诉说着千年往事。漫步街头,“蒸馍油茶胜绮筵”的保宁蒸馍香气四溢;丰收时节,“处处圆金树树黄”的果州黄柑挂满枝头。从舌尖上的美味到眼底的风光,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人文印记到现代都市的生活气息,南充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
南充,正以它独有的方式,等待着每一位懂得欣赏的旅人。
味觉记忆——吃在南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南充这座城市便在顺庆米粉蒸腾的热气中苏醒。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不仅以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等胜景闻名,更以独特的美食文化书写着味觉传奇——从街头小吃到客家宴席,从百年老字号到创新商业体,每一道美食都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密码。
若说兰州人的清晨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牛肉面开启,那么南充人则用“一烫二鲜三绵长”的顺庆米粉唤醒味蕾。顺庆米粉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口味风格。最有意思的是,南充人不说“吃粉”而称“喝粉”,一个“喝”字道尽了汤头醇厚、米粉绵软的至高境界。
在南充,米和面的奇妙邂逅,又诞生了另一种地道吃法——锅盔灌凉粉。南充的锅盔灌凉粉既有新鲜出炉的锅盔的香脆诱人,又有川北凉粉的麻辣爽口,脆爽之间演绎出“刚柔相济”的美食辩证法。在南充,锅盔灌凉粉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街头巷尾,叫卖锅盔灌凉粉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吃锅盔灌凉粉的人络绎不绝。
吃在南充,吃的是特色,也是文化。作为客家人的聚居地,沸腾味蕾、独具特色的客家水席是仪陇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客家水席通过客家民间厨师口口相授得以传承至今,全席共十二道菜九大碗,用蒸、煮、炖方式烹制而成。吃的是客家味道、传承的是客家习俗、弘扬的是客家文化。
在西充好吃桥附近,特色铜火锅每天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吃货”。与传统的火锅不同的是,铜火锅以一口铜锅加炭火烧煮,铜锅四周铺满店家特制的腊肉、香肠以及干豇豆、萝卜干,再加上些时令蔬菜诸如冬瓜、豌豆尖等,食客们围坐一起、觥筹交错,享受着独有的美食味道。
在阆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凉面热着卖,馒头盖章卖,醋当饮料卖,牛肉熏黑卖。”这句顺口溜生动概括了阆中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用幽默的方式突出了当地美食的与众不同。看似“反常”的做法,恰恰是匠心传承的体现。去阆中旅游时,这四样可是必打卡的美食体验哦。
当传统遇见现代,南充的美食故事翻开新篇。1227购物广场、南充不夜城、王府井购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可以满足你对美食的所有想象。
美食家蔡澜曾言:“读懂一座城,要从唤醒它的那碗早餐开始。”而南充,正用它两千年的味觉记忆,等待着每一位知味的旅人。
栖居之选——住在南充
“住的不只是房间,更是一段理想的生活。”近年来,南充市积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住宿业从单一居住功能向“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城市记忆”转型,形成了一批“睡在风景里”的特色住宿集群,让游客真正实现“枕水听涛、归园田居”的旅居梦想。
清晨,阆中古城华光楼下的张家小院民宿,木质门轴发出悠长的“吱呀”声。住客王女士接过掌柜递来的盖碗茶,坐在天井里看阳光爬上清代砖雕,“听着鸟鸣声醒来的体验,比闹钟温柔一百倍。”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渝川灵性巴阆风。”行走在阆中古城,随处可见明清风貌的民宿,花间堂、本源堂、清欢庭院……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古民居院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致的美学体验,成为游客感受这座千年古城魅力的重要窗口。
走进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的民宿,就像走入了隐藏在山水之间的时光驿站。静谧、自然,携带着乡愁扑面而来。游客可以在民宿内喝茶、休闲、住宿,还可以一尝当地的特色“蒸笼宴”。闲坐小院一隅,看山看云,远远近近的泥墙青瓦小院,掩映在绿意之中,这或许就是你向往的生活。
打开窗户,水边窜出的清风散漫地拂过耳鬓,将全身的倦怠一扫而空。凤仪湾的木屋酒店,即便听闻已久,实见时仍会让人觉得惊讶,在山清水秀的村落竟还有如此诗意的亲水独栋房屋。与其他民宿不同的是,木屋酒店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软装搭配皆自成一派,处处洋溢着水乡风情,是现代人对“诗意栖居”的具象化尝试。
肆芳民宿园区背倚顺庆第一高峰——四方寨山,“肆芳”取自“四方”的谐音。南朝宋开国功臣傅亮《芙蓉赋》有“徼旭露以滋采,靡朝风而肆芳”之名句,将“肆芳”寓为春暖花开、肆意芬芳。园区以“精品民宿+生态田园”模式进行打造,目前共建成“望山小院”“玩意小院”“艺筑空间”三个主题民宿院落。入住肆芳民宿的那一刻,仿佛回到儿时的家乡,山间有鸡鸣犬吠,有袅袅炊烟。
住在南充,枕水倚风,听涛声入眠;住在南充,归园田居,观浩瀚星空;住在南充,自由寻梦,享时尚栖居。人们常说,“住在山水间,睡在人情里”,住在南充,陪伴左右的除了自然风光,还有南充人的热情。
山水锦绣——游在南充
“六百里秀美嘉陵江,两千年人文南充城。”这是南充人常念在口中的话,也是每一个远方游客初识南充的第一印象。
走进南充,就走进了山水之间。这里,凤仪湾碧波潋滟,八尔湖烟雨空濛,升钟湖千帆竞发,凌云山云蒸霞蔚,锦屏山翠叠丹崖,处处皆成画卷;这里,朱德故里传赤忱,阆中古城蕴千年,爱城蓬安栖诗意,耕读营山承古训,有机西充展新篇,城城自有风华。
若到南充来,可以顺着一条江的流向旅行。第一站,你将邂逅千年古城阆中。阆中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歙县古城齐名,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阆中古城核心区近2平方公里,百条街巷层层展开,千座院落青砖黛瓦。这些古建筑,既保留川北地区的建筑特点,又吸纳了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园林的建筑优势,被称为“巴蜀古建筑实物宝库”。
不久前,美国八旬老人、蜀道推介大使贾和普第15次走进阆中,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特别喜欢阆中,阆中古城都是传统的老房子,是青石板路,可以自由游玩。”
“水路十八湾,五里忙折还。”嘉陵江,把最柔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串联起湖泊、田野、山岭,山水相连、相依,共同勾勒出南充的地理版图。版图之上,升钟湖是一汪耀眼的蓝。
升钟湖,湖区绿岛棋布、水清鱼肥,湖光潋滟、山色葱翠,胜似人间仙境。这里山美、水美、鱼美、人美。当下,南部县正努力将升钟湖风景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这张名片享誉天下。
行走嘉陵江,沿途山光水色,目不暇接。在蓬安段,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宛如艳阳高照,浮光跃金;一个弯弯的,好似弦月当空,静影沉璧,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这里是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演绎出全国罕见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
山是水的依托,水是山的灵魂,山与水相辅相成,形成了南充独一无二的文旅资源。目前,南充拥有40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阆中古城、朱德故里两个5A级景区名声响亮。升钟湖、相如故城、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西山风景区、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南充大地,正以多元魅力迎接八方来客。
生活有戏——娱在南充
如果说大地创造了南充这座城市的“形”,那么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则创造了这座城市的“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交相辉映;川北皮影、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薪火相传;汉桓侯祠、无量宝塔、南池书院、四川贡院见证着文明的传承。
“我宣布,2025阆中汉服纪正式开启。”3月29日上午,在阆中古城澄清门,著名作词人、阆中汉服纪发起人方文山宣布汉服纪开启,并同阆中“春节老人”落下闳扮演者共同推开城门。本次汉服纪以“袍行阆苑·泽爱华光”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000多名汉服同袍参与。方文山赞叹道,“身着汉服行走在古城青石板上,本身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
告别阆中古城的千年风韵,在凤仪湾邂逅一场时尚与潮流的惊艳碰撞。凤仪湾大舞台是集文化演艺、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平台,大舞台以“文化赋能+流量驱动”为核心,构建“文化下乡、才艺竞赛、助农带货”三位一体模式。自3月1日首秀便掀起热潮,3小时直播登顶四川地区人气榜第二位。
拥有超高人气的南充市博物馆,绝对值得你一去再去。火爆全网的神似奥特曼的汉代陶俑,就陈列在博物馆二楼嘉陵长歌展厅内。走进南充市博物馆,就打开了南充的“百科全书”,通过领略历史之韵、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魂,便知晓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
古老与时尚的交织,是南充这座城市的常态。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南充成功打造了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三大文化品牌;叫响了嘉陵江放牛季、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阆中古城过大年、西充县桃花节等重点主题文旅活动。
一年四季,精彩不断。走进南充,生活与艺术相融,南充大剧院、六合剧场、落下闳大剧院、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琳琅剧场、清晖剧社,时常上演着艺术盛宴;《陈寿著三国》《东方丝源》《天下有偶》《阆苑传奇》《蜀道盛事》,让艺术之光照亮寻常日子。
一部《太初历》,恒定春节;一曲《子虚赋》,惊绝天下;一部《三国志》,光耀史册……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南充,有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情怀,看不完的风景。
相关新闻
从“旅游过路地”到“旅游目的地”
南充新闻网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晓江)最美人间四月天,踏青赏花正当时。4月14日,记者在阆中古城中天楼看到,古城的街巷间游人如织,大家漫步街头,品尝小吃,拍照留念,在游览古风古韵的建筑时,也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天气十分舒适,我和老伴专程到阆中来游玩,除了逛古城,我们还计划到南津关古镇去看演出。”来自重庆的游客谢兰告诉记者,她很喜欢阆中古城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此行计划在阆中住上两晚,深刻体验古城的厚重文化和烟火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阆中,都会选择在古城住上一至两晚。白天,游客可以逛古城、乘船游览嘉陵江,晚上则会去看《阆苑传奇》或《蜀道盛世》,多样化、多层次的供给带给游客更多的选择,让“流量”变“留量”。
阆中古城从“古城观光”到“深度体验”的华丽转身,是南充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10多年的发展,从屈指可数的分散景点到各大景区全面融合发展,南充旅游积极朝着“乡村旅游更加多样,城市旅游更加开放,古城旅游更具内涵”的模式大步迈进。
嘉水澎湃,续写华章。南充将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努力实现“旅游过路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