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赵权军 李国富
南充和达州,这对坐落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双子星”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合作,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从高铁建设到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从产业协作到资源企业聚集,从数字经济再到政务一体化,两地合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近日,“组团培育副中心·喜看南达新气象”中省市媒体采访团,走进了万达开高铁建设现场、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等地,深入南充、达州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企业工厂,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地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气象,见证了两地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
交通基建“联动脉” 畅达物流促腾飞
南充、达州两地,地域相邻、群众相亲,习俗相同、文化相近。
两年前,四川明确了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使命。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明确支持南充、达州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四川东向北向开放高地、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样板。随后,《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出台、《推进工业协作发展合作协议》签订,两市瞄准“2027年GDP总量突破8000亿元”的目标,大步迈向全新未来。
目前,贯穿两地、连接两城的成达万高铁正提速建设。
嘉陵江特大桥是成达万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主跨328米,在时速350公里双线高铁矮塔斜拉桥中,跨度居世界第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就用蒸汽养护机、棉被等养护,我们力争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成达万高铁现场施工负责人向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渠江特大桥37号索塔也完成了斜拉索安装作业。项目总工程师王荣超表示,施工任务已完成60%,预计2027年高铁建成通车后,南充与达州30分钟可互达。
南充和达州以高铁建设为纽带,加速构建东向北向开放新高地,赛斯纳208B型飞机连接阆中机场与金垭机场,南大梁高速、营达高速等公铁空立体交通路网为两地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提供交通基础。
修路的目的是发展经济。
川东北最大电商物流中转园区——南充现代物流园内,中通快递南充运转中心日处理5万件快递,其中4000多件来自达州、大竹、渠县。渠县的铭圳纺织科技万余件羽绒服面料货物已运抵该中转站,等待人工分拣后,前往下一站。
距中转站一公里外的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业务员已填好来自大竹的苎麻织品报关单据,这批货将销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亚缇纺织科技董事长丁禹皓说:“南充是达州(产品)除重庆口岸外的另一个重要出海通道。”
据统计,南充与达州间物流快递货运频繁,每天有近10万件货物交互,年交互量约3.5亿件。“通过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线路等方式,我们与达州深度合作,推动川东北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南充现代物流园管委会招商部长王杨说。
产业协同“强筋骨” 制造集群铸高地
《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明确,南充、达州要加快发展优势制造业,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其中,重点提出了合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
当下,两地正立足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利用。
南充河西化工园区内,永盈新材料副总经理陈建生指着沙盘,信心满满地向记者描绘企业发展蓝图。“希望借助南充和达州两地的天然气‘双气源’支持,推动我们项目的产值再上新台阶。”
四川永盈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总投资330亿元,是南充工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40亿元。
作为“川气东送”起点,达州的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浙川东西部协作中,浙江正凯集团投资230多亿元建设的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刚投产。一期项目可年产6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二期将建年产60万吨乙二醇聚酯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50亿元,将打造为全国最大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产业链条。
发力传统产业革新与升级,达州与南充两地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目前,为达州和南充两地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钢材的达钢搬迁升级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何亚飞表示,采用多项智能化设备及先进技术工艺的“新达钢”将成为中国西部极具竞争力的钒钛制造基地。
“去年达钢老厂有19万吨钢材销往南充,今年销量将突破25万吨。”何亚飞说,“新达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00亿元,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20余万人就业。
南充、达州依托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肩负起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重任,正向着“2027年GDP总量突破8000亿元”的目标阔步前行。
数字经济“赋新能” 绿色发展创样板
近日,第二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达州举办。本次大赛以“筑牢先进计算基石 繁荣人工智能生态”为主题,吸引了3200支队伍、1.4万人参赛,最终120支优秀队伍脱颖而出,在总决赛展开了精彩角逐。
数字经济是南充和达州携手打造的绿色经济样板。
达州是全省5个、川东北唯一可建设若干3000标准机架城市内部数据中心的城市,被纳入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1+5”整体规划布局。在达州高新区,位于达州数字产业园内的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曙光站)项目,总体算力规模居四川第三,算法多样性居四川第一。
“8月投运以来,我们已给全国180多家用户提供服务,数据使用率达到70%。”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曙光站)主任王振林介绍,利用数字化手段,达州将1500亿条公共数据、200余项应用事项、1000余项服务指南纳入同一智慧城市移动APP中,让群众享受到便利的绿色生活。
中科曙光、阿里云、启明星辰、华力创通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子达州,形成数字底座创新体系。截至2023年,达州数字经济产值达200亿元,且保持年均20%增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南充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亦是势如破竹。
目前,南充拥有阆中、西充、南充能源等3个大数据中心,并汇聚35亿条公共数据资源,建成川东北首家省级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今年5月,南充又获批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南充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充正研究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组建数据产业公司,围绕数字南充、公共数据运营、未来产业等领域,孵化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而达州从全局出发,未来将建数字政府样板区、数实融合先导区、人工智能试验区,打造川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为南充和达州两地的现代物流、新材料、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企业赋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达州市数据局局长于贵说。
此外,南充、达州还在政务服务领域深度融合。两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去年携手印发协作机制,南充市嘉陵区政务中心特设跨区划办事窗口,实现线下“只跑一次”、网上“一网通办”等便捷服务,涵盖企业落户、群众办事诸多事项。截至今年 6 月底,南充已办理跨区政务服务事项 800 余件(次),高频电子证照归集共享成果斐然。两地协同发力,为企业与群众营造出一流营商环境,让发展活力持续涌动。
南充与达州,正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在川东北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新画卷,向着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