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表演。张晓东 摄
巴象鼓舞表演。梁德 摄
人们扶老携幼“游百病”。张晓东 摄
古装人物同游滕王阁。张晓东 摄
夜游阆中古城。张晓东 摄
非遗舞狮与皮影真人秀。张晓东 摄
华光楼码头表演打铁花。张晓东 摄
●罗熠
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游百病。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阆中古城,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吃汤圆、猜灯谜等传统活动穿插其间,大型舞台剧和实景演出精彩不断。正月十六,阆中举行传统民俗活动——“游百病”,市民游客扶老携幼,登高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市民游客沉醉其中。
正月十五
花式闹元宵 喜乐迎佳节
“大家快来吃汤圆咯!”2月12日上午10时,在古城川北道署门前,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送到市民和游客手中。
成都游客张先生表示:“在阆中古城过元宵节,既能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文化氛围,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汤圆,暖胃更暖心。”
当天下午3时,古城的大街上锣鼓喧天,身材魁梧的“张飞”一身黑袍,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从南城门行至张飞庙,引得游客驻足观看。
夜幕降临后,阆中古城内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下悬挂着印有谜面的灯谜,灯谜内容涵盖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等,吸引游客踊跃竞猜。在澄清门、威德牌坊、双栅子街,手持鱼灯的巡游队伍和舞狮队经中天楼、南城门,沿着华光楼码头行进,鱼灯摇曳,舞狮气势如虹,市民游客纷纷加入巡游队伍。在华光楼码头,别开生面的打铁花、火壶表演和放河灯活动让江景更加迷人。
随着古城灯光的次第亮起,一场如梦如幻的演出在落下闳大剧院拉开帷幕。《阆苑传奇》以千年历史为背景,融合阆中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传说和民俗文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
在武庙街“阆中记忆”怀旧街区,随着音乐响起,身着旗袍等传统服饰的演艺人员表演了《啷个哩个阆》《甜蜜蜜》《夜上海》等节目;在鱼翅广场,阆中首届杂技嘉年华夜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柔术、车技、空中飞人、魔术等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创新杂技表演引来掌声不断。
正月十六
万人“游百病” 登高迎新春
2月13日,正月十六,阆中迎来了传统民俗活动——“游百病”。作为阆中传统春节习俗,“游百病”寄托了人们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当天,在阆中锦屏山、白塔山、滕王阁等地,人们扶老携幼,登高迎新。除阆中本地市民外,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参加,登山徒步达人也赶来参加“游百病”活动,体验这一传统民俗。
上午9时,正月十六游百病暨2025阆中古城过大年闭幕式系列活动在滕王阁云锦园广场如期举行。活动现场,健身节目展演、古装人物同游滕王阁、滚铁环等活动丰富多彩。在水城广场、白塔山、锦屏山、大佛寺等地,还开展了篮球、体育游园打卡、阆苍南百人骑行、阆苑迎春诗词荟、投壶游戏等系列活动。
“我每年都会参加‘游百病’,走一走,看一看,感觉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希望这一传统习俗能延续下去。”一位年过七旬的古城居民介绍,每年正月十六,他都会登上白塔山祈求平安。
阆中市体育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月十六“游百病”是阆中市由来已久的健身活动。长距离徒步可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增强肺功能。此外,途中的远景还可以调节视力,预防近视。
2013年,阆中正月十六“游百病”被入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至今,“游百病”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目前,“游百病”已成为阆中市群众基础最庞大、参与积极性最高、知名度美誉度最高、传播度最远的全民健身活动。
据悉,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休闲体育、低碳环保等新概念的相继注入,阆中正月十六“游百病”的内涵不断充实。上述负责人认为,保护和传承正月十六“游百病”非遗项目,不仅能丰富市民春节体育文化生活,还能扩大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影响力,助推阆中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