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4年四川经济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600余名 | 新闻发布最前线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5-14 14:10:17    浏览量:


2024年四川经济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600余名 | 新闻发布最前线

2025年05月14日 11:07: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谢川霞 摄影报道

 

5月14日,全省公安机关2025年度“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现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李治钢介绍2024年以来四川打击经济犯罪总体情况。

 

 

f1b5dea1486a45c88c3ec5543e0f853b.jpg 

发布会现场

 

李治钢表示,2024年以来,四川公安机关聚焦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主题,以 “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严打突出经济犯罪,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经济金融秩序,全力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专项打击整治、全力遏制经济犯罪方面,聚焦当前经济犯罪形势特点,重拳打击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广泛的经济犯罪活动,强力推进一系列专项行动。2024年以来,全省共立经济犯罪案件5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600余名,涉案总价值270余亿元,打防经济犯罪工作6次,受到公安部领导、省领导充分肯定,相关部门先后16次表彰表扬或致电祝贺。

 

其中,严打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办相关案件140余起;同时开展金融领域刑事犯罪攻坚,破获“歼击”“净保”等专项行动大要案件125起。积极以“专业对职业”破解打击涉税犯罪难题,立案侦办涉税案件399起,摧毁了一批职业化虚开骗税犯罪团伙。突出打击假币区域犯罪,以捣毁制假窝点、切断假币流通渠道、摧毁贩运网络为重点,破获假币犯罪案件49起,捣毁假币制售窝点23个。

 

严管严打传销犯罪、探索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新模式,立案侦办有关案件283起,多起案件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快侦快破商贸领域犯罪,坚持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合同诈骗、串通投标、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重点犯罪“零容忍”,连续开展涉粮食安全、工程招投标、城镇燃气安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整治,立案侦办相关案件2300余起,持续营造良好的安商惠民社会环境。

 

在改革赋能增效、参与防范重大风险方面,积极推动“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设,坚持“科技支撑、机制牵引、数据赋能”,以公安“十四五”规划实施为契机,推动相关实验室、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研发一批实用工具。加快推进资金数据分析成果转化落地应用,建成涵盖省厅情报导侦联勤中心和成都等地类罪研判基地的“一中心、五基地、全省融合”的情报导侦工作体系,统筹部署联勤中心星级培育、数据共享等工作。

 

建立全省经侦人才库,不断充实反洗钱、打击涉税犯罪等领域专业人才力量,目前已吸纳经侦各领域专家人才50余名。坚持“比战训”+“传帮带”相融合,开展全省练兵比武,提升业务水平。进一步综合应用情报信息化建设成果,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持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生态研判,并依托“两书一单”,及时向行政监管等部门发布预警提示,推动强化前端监管、源头治理。

 

同时,着力打造具有四川特点的经侦防范宣传品牌,开展“经彩”作品、经侦IP形象评选,反假币、打击非法集资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揭露常见经济犯罪手法,传授防骗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社会面防范经济犯罪能力。

 

在多措便民利企、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参与全省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落实落细公安部《经侦部门便民利企十项工作指引》,进一步深化警企共建,助力企业提高依法经营、规范管理、风险防控能力水平。

 

建立健全全省经济犯罪治理联席会商机制和公安机关防范打击经济犯罪多方协作机制,强化与市场监管、工商联等单位的协作配合,积极搭建助企平台,开展系列服务民营企业专项活动,推动全省设立警企联络站、警企联络员,打造服务企业前沿阵地。

 

结合四川民营企业“雁阵培育”等工作,建立重点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联系制度,省、市、重点民企三方情报线索研判会商机制等,开展送法上门、送教上门1000余次。

 

同时,积极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锚定群众、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梳理13类常见经济犯罪报案材料标准,制定《四川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接报案工作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经侦部门接报案工作。深化经侦案管机制建设和监督平台应用,全面推进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涉案财物管理排查整治,累计审核案件5000余件,进一步严格规范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采取,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也将继续在“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牵引下,坚持严打方针,强化打防措施,全力维护广大群众、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我们呼吁广大群众要提高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警惕打着“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幌子的经济犯罪活动,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可能是陷阱”,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编辑:刘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