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警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并发放宣传资料。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琴 文/图
法律援助,事关民生。1月13日,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市依法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升援助案件质量,持续抓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全年共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5.6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31件,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A 开启“绿色通道” 农民工维权成效明显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历来是法律援助重点之一。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全市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情暖农民工”活动和“根治欠薪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完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宣传。持续畅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全面推行诚信承诺,简化申请法律援助手续,审批指派全面提速。
据悉,2024年,全市共开展各种法律援助宣传活动9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5万余份,办理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696件,为农民工讨薪和挽回损失共计1500余万元。在全省第三届农民工维权优秀案例评选中,南充法律援助案例1篇入选十佳案例、7篇入选百优案例,入围数量仅次于成都,位居全省第2位。
据了解,2024年,法律援助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别纳入省、市30件民生实事,全市目标任务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00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00件。在实施过程中,市司法局采取月报表、季调度和阶段跟踪督办的方式,扎实组织推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去年全市共提供免费法律咨询5.6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31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B 注重质效 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在去年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的衔接配合,确保通知辩护工作协调顺畅。”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中协调全市律师,帮助嘉陵、高坪、营山、蓬安等县(市、区)解决律师资源不足的实际困难,跨区调配统筹指派律师187人次,确保了刑事通知辩护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率100%,促进了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效能,我市去年持续更新市本级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库,审核通过并纳入律师库律师163名,律师资源保障同比增加17.3%。进一步加强对案件办理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查、指派、承办、反馈等工作环节和流程,细化结案标准、建立质量评查制度、明确结案归档时限,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有力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在省司法厅组织的川东片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集中评估活动中,我市法律援助案件合格率100%,优良率37.5%,两项指标均位居川东五市第1位。
为了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市司法部门主动加强与人社、工会、住建等部门工作对接,深入工地、厂区、园区、广场等开展根治欠薪系列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法治讲座、案例析法、法律咨询等多形式、多维度宣传讲解法律援助法、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升群众依法维权的能力。在主流媒体及微信公众号上分别刊登和播放法律援助宣传稿件、视频,充分展示南充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提升了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民生为导向,扎实抓好民生实事项目。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全市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工作开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