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智能建造”为重大项目建设赋能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3-28 08:49:22    浏览量:

通过BIM建模、物联网监测、智慧运维等前沿技术,让建筑从“图纸堆”跃入“数据流”,缩短了建设工作,节约了建筑材料

“智能建造”为重大项目建设赋能

员工利用前沿技术开展安全事故教育。

南充新闻网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然 文/图)“通过BIM建模、物联网监测、智慧运维等前沿技术,让建筑从‘图纸堆’跃入‘数据流’……”这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如今却已普及运用到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中。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以智能建造为核心引擎,重塑传统建筑业生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场“数字手术”正在进行。只见施工团队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管线搭建三维“骨骼”,再通过3D激光扫描对实体建筑进行“CT式诊断”,让错综复杂的设备布局提前“通关”,更将传统施工中的“错漏碰缺”提前化解。

“我们通过BIM技术提前发现并解决施工冲突点超300处,仅管线碰撞优化一项就减少返工耗时15天。”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邓力铭告诉记者,针对洁净区域,他们采用仿真模拟技术优化气流组织,提升后期使用舒适度,同时,利用BIM模型挂接施工信息直接对接后期运维系统,真正实现“建管一体”的智慧医院目标。

记者了解到,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项目的“智能基因”将延续至未来运维阶段。技术团队将通过医院多维智能设计、医疗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监控等关键技术,提高智能化水平,让楼宇自控系统如同“数字管家”。届时,不仅能实时追踪每间诊室的“能耗曲线”,还能通过算法自动调节照明和空调、实时监测能耗和空气质量等,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同样以智能建造赋能的,还有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项目施工现场。记者在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智能哨兵”无处不在:塔吊防碰撞感应器能预警危险动作、AI摄像头能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行为、扬尘在线监测装置能自动喷淋降尘……物联网传感器编织起了一张立体防护网。

“我们借助BIM建模,优化结构设计,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能。”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项目安全员申志远说,作业过程中,通过设置物联网设备设施,能有效提高日常安全、质量管理效果,让施工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

记者获悉,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打造了包含技术质量、安全环保、机械设备、经营物资、劳务用工、项目办公等综合集成应用智慧工地平台,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推进项目建设施工,实现高效、精准、安全的智能建造闭环。

“项目建设前期,我们进行了智能建造策划。”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项目工程管理部部长陈为说,就目前而言,通过手机端巡检系统、设备监控及体验式培训教育系统,实现了700多天零事故的管理目标,并通过BIM模型以及物料验收系统精准把控进场原材料,节省了约5%的建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