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南充在线网 蜀ICP备2025128862号-1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529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心向美,以美润心。
在生命的画卷缓缓展开之时,美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画笔,从始至终都在勾勒着人生的轮廓,其重要性随着时光的沉淀愈发清晰。美育与人生相互交织,诸多著作也对美育的意义已有深刻剖析,但今天,抛开书本,我想从生活的视角谈谈美育的作用。
生命初临,我们睁开眼看到的第一缕色彩,便是美育走进生活的开端。儿时,我们用画笔涂鸦心中的幻想,那歪歪扭扭的线条和大胆的配色,是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艺术表达。那美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标准统一化回答: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情趣的人生。我想说,是的,的确如此。美育像吃糖一样,不必要,却让人倍感幸福。
杨振宁先生说:“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taste” ,也就是审美能力,即对事物“美和妙的感受”。人一旦有了审美的非功利需求时,对自我要求的高度是不一样的。通过美育长期浸润的方式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中间的连线就是taste。理性逻辑的道路只有一条,大家都走这条路,最后只能“内卷”同质化竞争。但从感性、感觉的能力出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这条路走得如何,就看我们的感知力如何,这就是美育起到的作用。美育不只是增加知识或能力,更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存状态。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回归教育领域,美育对于每一个学子,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南高,美育也不只是课程表上的点缀。漫步校园,随处可见的壁画、雕塑、园艺造景等宛如一部部无声的美育教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课程设置除了美术基础课程,还积极拓展创新课程体系,开展了剪纸、竹编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美术社团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素描的线条勾勒到水彩的色彩晕染,从对传统绘画的笔墨研习到对现代艺术风格的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今的美育也不仅仅只是纯粹的艺术教育,而是将美学原则融入各个学科后的一种教育。无论是美术、音乐、文学、历史、物理、数学等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美育”的素养。例如我在日常教学中,曾布置一次与语文学科融合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汉服的纹样、颜色与款式知识,为唐诗五首中的诗人设计一套契合其心境和理想的汉服,并注明设计理念。学生们的创意丰富多彩,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褒衣和危帽是儒生的礼服,褒衣束腰。我在杜甫的褒衣上设计了泰山图案,符合望岳的主题。泰山旁绘有甲骨文的文字。褒衣的腰带上绘有海浪,下摆上绘有水波,象征杜甫的胸怀和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孩子们在色彩与线条、文字与语句间感悟情感、提升审美,促进了艺术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协同发展。
艺术,是心灵的诗篇,是人类灵魂深处对美的永恒追求。让我们重拾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用它去开启学生们内心深处那扇通往无限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大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的滋养下,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来源:公众号“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