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任雯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治钦/文 韩顺顺/图
在社会救助体系中,临时救助虽为“小切口”,却蕴含着“大民生”,是守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防线。2024年,嘉陵区抓稳抓牢临时救助,让临时救助成为温暖人心的民生保障。
一本台账彰显一种态度
嘉陵区救助管理站站长陈江有一本厚厚的工作台账。台账里有表格、照片、地图等各种资料,来人、来电、救助过程记录、每日巡查路线图、巡查照片、月度工作简报等一应俱全。特别是巡查地图,上面星星点点标注着全区高风险点位,有的是废弃的厂房,有的是树木掩映的桥下,有的是烂尾还未复工的楼盘……
这些地点大多偏僻难行,但陈江却能如数家珍,每周他都要和巡查组的工作人员去巡查一遍,并把一些新发现的风险点位添到地图上。拿他的话来说:“我具体负责这个工作的,怎能不把工作做细做实。”
2024年,嘉陵区切实推进“果城救助”品牌建设。嘉陵区民政局全面强化工作落实,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做到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人,临时救助工作实现周督导,月总结,工作留痕,这些工作措施有力保障了工作实效。
一次救助传递一种温度
救助不仅要有速度,更要传递温度。2024年3月21日下午1时,嘉陵区救助管理站接到南充市救助管理站通知:有一名疑为智力残疾的老伯黄强(化名),在街头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经过排查得知,其为嘉陵户籍,按工作要求需由嘉陵区救助管理站开展救助。
接到通知后,嘉陵区救助管理站临时救助点工作人员立即来到市救助管理站,于3月21日下午2点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其位于嘉陵区南湖街道泥溪口小区5栋的家中,并对其家人细心叮嘱注意事项。
一路上,嘉陵区救助管理站临时救助点工作人员有意识和老伯攀谈,消除他的不安情绪。同年11月17日,嘉陵区救助管理站又专程派人到其家中慰问,了解其近况。救助站的温暖举动得到了家属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嘉陵,临时救助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分忧”思想,化“管理”为“服务”,除为提供吃饭、穿衣、住宿等基本需求外,还根据受困群众所需,尽可能提供寻亲安置、心理疏导、家庭纠纷排解等个性化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温暖化作切实的关爱行动。
一个站点表达一种支持
在嘉陵区火花街道长庆街天竺草植物养发馆里,有一个“临时救助服务点”醒目标志。这是嘉陵区救助管理站按照“前置救助关口”工作要求,在该区爱心商家设置的第7个爱心服务站点。
养发馆周边人流量大,曾多次出现流浪乞讨人员现象,嘉陵救助管理站临时救助点工作人员几次上门给店主赵桂琼做思想工作,鼓励她成为爱心志愿者。虽然担心接下这项工作会耽误自己的时间,但热心肠的赵大姐在几次看到遇困群众得到及时帮助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投身进来。不久后,当她再一次看到流浪人员时,立即拿起电话给救助站提供线索。
据悉,2024年,嘉陵区大力推进救助网络建设,不断壮大救助志愿服务队伍,先后在法华寺社区、黄莲湾社区、火花公园等地建立起7个爱心志愿服务点,在环卫工驿站、保安岗亭、桥梁涵洞等18处悬挂救助引导牌,引导南充市嘉陵区鸢尾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嘉陵区义警协会等5个社会组织投身到临时救助巡查协助工作中,动员出租车司机、保安人员、保洁工人等爱心群众160多人参与救助,织密了及时发现、应急服务的救助网络。
“临时救助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们都应该尽力支持。”已经成为爱心志愿者的赵桂琼肯定地说道。
6892公里救助巡查路程,58个救助政策宣传活动,17次专题工作会议,8场人员培训讲座,211名临时遇困群众获得帮助……2024年,嘉陵区未发生一例因救助不及时而引发的恶性事件。
数字背后,是“白加黑”,是“5+ 2”,是24小时热线,是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是“弱有众扶”的社会爱心力量有序汇聚,是一个个温暖故事不断叠加……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2025年已至,嘉陵区临时救助工作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坚决守护好民生底线,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续写民生保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