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阆中山清水秀,环境宜人,人文底蕴更是深厚。我们来这儿养老,十分舒坦!”2月26日,在阆中市山湖语小区,来自青海西宁的王慧英老人与一众老年朋友,惬意地沐浴在春日暖阳下,品茶闲谈,共话往昔岁月。
近年来,阆中市顺势而为,将银发产业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招引银发综合服务、健康产品、康养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同时向精品制造、智慧科技、金融业等战略性产业延伸。
创新模式 科技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力
2月11日,阆中市民政局与三个半数字健康养老(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阆中市移动公司与三个半数字健康养老(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家庭融合养老套餐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此举着力解决阆中市城乡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人群以及有服务需求的社会老人养老难题,建立“全市康养医养结合一盘棋、城乡健康养老一张网”的关爱服务体系。
据了解,“三个半医生”由身边医生、专病医生、数字医生以及被视作“半个医生”的家属子女构成,是一种创新的“防、康、管、养”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既能切实降低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又能为独生子女家庭及乡村外出子女等解决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
阆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数字乡村养老平台,实施‘三个半医生’农村智慧养老项目,不仅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更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有助于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品质、更具尊严。”
当前,阆中市老年人中,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约占9.47%,空巢或独居老人家庭约占34.3%,特困供养老人有4618名,他们的生活起居亟待关注与帮扶。
全省首家 打造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2月12日,正值农历元宵佳节。位于阆中市七里新区的失能老人养护中心内,上百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丰盛的菜肴,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四川省首家专注失能老人养护的专业养老机构,成立短短4年便顺利通过“5A”级养老机构审核,还先后荣获省、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吸引了来自辽宁、河北、山东、甘肃、重庆等地的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一面面写着“孝心天使”“大爱无疆”的锦旗,默默诉说着背后的暖心故事。2016年夏天,投资1800余万元、按国家标准设计的阆中市失能老人养护中心投入运营,引起各界关注。“4层楼使用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还配备高清电影院、阳光沐浴区、康复锻炼区和娱乐活动区。”阆中市民张成杰在外地经商,他和两个弟弟实地考察后十分满意,当场就决定把失能的老父亲送来这里养老,他说:“这里的条件不比三星级酒店差,把老人送过来,我们很放心。”
“中心设施完备,护理人员也特别有爱心。”薛蓉女士退休后常住上海,她的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闻该失能养护中心,实地考察后便将老伴送了进来。截至2025年春节,阆中市失能老人养护中心的入住老人,从最初的17人增加到了近200人,场地也发展到七里新区、蟠龙山两个场地。
“我们将继续围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做好服务工作,让更多老年朋友在此安享晚年。”阆中市失能老人养护中心负责人说。
阆中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嘉陵江生态康养度假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为本地人营造了理想的生活环境,还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中老年人前来旅游休闲、康养度假。
在阆中市七里仁和逸居小区,仁和·康乐广场应运而生,广场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商业综合体,目前已入驻多家品牌企业。九和康老年文娱大学、针灸堂中医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面向全国招引中老年用品超市、医养健康总部、社区养老驿站、养生抗衰老、养老金融、康养旅居、适老化改造等业态入驻,为老年朋友提供一站式的银发服务。”
得天独厚 阆中“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阆中气候温润,生态宜居。年均气温17℃,森林覆盖率达46.6%,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6.7%,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蟠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金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相互映衬,是休闲疗养的天然氧吧,也是世人向往的宜居之地,多次荣登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榜单。
阆中市委、市政府将“银发经济”纳入《阆中市“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精心编制“银发经济”发展规划,构建“双核三片两带多点”的银发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划拨40亩养老福利用地,全力保障银发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近年来,老年群体对健康养生、文化娱乐、智能科技辅助和品质生活的追求,为“银发经济”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我们将通过优质服务和亲老环境吸引外地老年人来阆定居、养老、旅居、旅游、医养及研学。”在阆中市“银发经济”产业链工作专班会上,阆中市把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摆在重要位置,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扎实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阆中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精准发力促提升,立足阆中的历史、生态、产业和创新优势,积极撬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