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营山县骆市镇建通村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油菜长势喜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当前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节,营山县各地抢抓农时,整合多方力量,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全国产粮大县的地位,绘出新一年农业好“丰”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1. 40万亩高标准农田 奠定粮食“耕”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保护耕地的关键。3月25日,营山县东升镇踏水村映入眼帘的是阡陌井然的良田,配套完善的沟渠和灌溉排水设施,处处生机勃勃。
东升镇踏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6个村民小组,面积823余亩。当地配套修建产业路1.5公里、沟渠3公里,将零散耕地改造为集中连片、功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东升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雷介绍,这片农田已改造交付,田里正在蓄水育秧。
“过去种啥都费力,改造后农田成大块状,方便机械耕种和收割,种植起来省心又省力。”村民李九林笑着说。
近年来,营山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田块布局,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等措施,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和产业化发展。
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忠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土地“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提升了土地流转率,利于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截至2024年底,营山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19万亩,节水灌溉总面积13.36万亩。2025年,营山县计划推进8万亩建设任务,其中新建和改造提升各4万亩。
2.科技+农技 种田越来越轻松
3月27日,在营山县小桥镇顶山村,何绍吉指挥几名大爷大妈操作水稻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放入秧盘、添加基质土、倒入种子……一个个秧盘通过传送带,转入暗化催芽环节,3天后转至秧田培育,25天后即可机插。
何绍吉是吉祥粮食作物种植家庭农场主,2014年开始规模化种植粮油作物,购置30多台(套)农机,实现粮油作物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其种植区域覆盖2个乡镇7个村,年自耕自种2000余亩,代耕代种近6000亩。
当天,笔者在营山县骆市镇建通村田间看到,多台旋耕机、打浆机协同作业,育秧工序一气呵成。营山瑞禾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晓明称,今年添置了新农机,选用“品香优秱珍”水稻种子育种2000公斤,计划栽种1300亩,采用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示范种植。据悉,“品香优秱珍”由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联合育成,具有抗病、高产、好吃等特点。
营山县农技站工作人员左小平介绍,当地秉持“科技+农技”助农思路,推广科技种植管理技术,开展春耕农机化服务,引导合作社检修农机具,为农户提供技术方案,确保春耕春播机械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据统计,营山县今年预计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分别超19.3万亩、28.7万亩,预计种植水稻39万亩。随着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四良”融合,小春苗架提升,有望实现丰收,助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
3.做好田间管理 筑牢“天府粮仓”基石
眼下正值小麦抽穗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3月24日,笔者来到营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只见绿油油的麦苗铺满田野,两台植保无人机正喷洒叶面肥。中化农业负责人称,园区1217亩小麦长势良好,有望丰收。笔者注意到,营山县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面对面提供技术指导。
营山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涉及3个镇30个行政村,总投资35亿元,规划15万亩,已建成8.03万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导,采用“稻麦(油)轮作”模式,2024年获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连日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在28个乡镇(涉农街道)开展“农技课堂”,县农技站、植保站调配20架大疆无人机,覆盖4个千亩示范片作业。同时指导示范片业主做好油菜“一促四防”、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营山县农技站站长敖瑜表示,目前,全县春季麦田管理有序,已组织200余人次开展农作物管理指导服务,小春粮油作物病虫害预防面积达25万多亩,出动植保无人机1200多台次。下一步,将持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为粮食丰产打基础。
杨汉国 邹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