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南充在线网 蜀ICP备2025128862号-1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529号
11个国家级、383个省级自动气象观测站
南充394个“天气侦察兵” 精准锁定灾害“潜伏者”
2025-04-24 09:20 来源:南充新闻网
营山国家气象观测站。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治钦 文/图
“10日夜间有阵雨,并伴有雷电、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4月10日,市民何壹娜在手机上看到南充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黄色预警”内容后,根据浮尘影响的提醒,果断取消了周末户外骑游活动。
4月23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我市通过1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和383个省级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高质量运行,夯实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根基,持续推动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屏障。
精准预警:织就气象防灾“安全网”
今春以来,我市经历了两轮沙尘过境,市气象台及时准确发布预警。这背后,是一张覆盖全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在24小时捕捉着大气的细微脉动。
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沙源地干旱和大风天气的背景下,沙尘先后两轮席卷南充。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3月下旬和4月中旬的两次冷空气天气过程,导致梯度风强烈,为沙尘提供强劲“运输力”,助长沙尘翻山南下。在这两次天气过程中,市气象台3月26日发布“强降温橙色预警和大风黄色预警”,4月10日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并提醒伴有扬沙或浮尘。
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信息,为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供气象保障。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准确、及时预警服务背后,离不开高质量的气象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气象预报服务的基础。
气象数据是防灾减灾的“生命线”。据悉,为夯实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根基,3月26日至28日,南充市气象局开展了2025年全市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自查,14名内审员参与此次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做细做实,明确责任、持续改进,保障了1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和383个省级自动气象观测站高质量运行。
南充市气象局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贯彻“质量为先、管理为本、创新为源、服务为诚”的质量方针,2019年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量管理体系与气象观测业务有机融合,推进观测业务规范化、标准化;2020年,市气象局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及时率、数据质控率、数据完整性稳步提升,业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风险思维和质量意识普遍提高,气象观测业务持续、良性、闭环发展的成效明显,为预报员把脉风云、洞悉‘天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观测即服务:持续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
连日来,位于南部县的南充首个X波段天气雷达和通量观测站正在加紧选址,该站雷达最大监测直径可达150千米。“X波段天气雷达的建成,将弥补南充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盲区,进一步织密南充气象监测网络,极大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短临降水预报支撑能力。”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营山县、高坪区正在建设的全省首批植被和物候观测系统,可提升我市干旱预警能力,增强农田生态气象服务能力,为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南部、阆中、仪陇、蓬安将新增地基导航卫星水汽电离层综合探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高对短时临近天气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
“以上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建成,运行后我们将继续积极应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促进新型气象观测技术和装备建设效益提升,进一步实现气象灾害精密监测。”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气象局将推进“观测即服务”理念全面融入气象观测业务,持续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弥补监测盲区。通过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递进式服务,以观测对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贡献,检验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效,持续推动南充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