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文旅 > 正文
一起挖野菜 共赴春天之约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4-09 11:26:42    浏览量:

一把铲子、一个塑料袋,却能同时满足社交、休闲、收获三重需求——

一起挖野菜 共赴春天之约

市民呼朋唤友挖野菜。王俊杰 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治钦

在经历City Walk、City Ride后,不少市民的社交圈突然刮起一股返璞归真的风潮——挖野菜,他们还给这项活动赋予了一个新名词:“打野社交”。

当油菜花染黄山坡时,蛰伏一冬的野菜便在人们的锄头下苏醒。南充人的春日仪式感从指尖触屏转向了掌心沾泥。那些弯腰采撷的身影里,藏着城市与山野的浪漫对白,翻涌着新时代人们特有的社交暗号。当野菜遇见Z世代(新时代人群),共同奏响了春日狂想曲。

1 原野即秀场 野菜成社交“货币”

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随着气温回升,折耳根、胡葱、芥菜、清明菜等野菜经过冬日的沉淀,积蓄了独特的清香,正等待着被装进菜篮,成为市民舌尖上的春日仪式。

近日,“90后”冯兰英手持小铲,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寻觅披着银白色绒毛的清明菜。“这个时节的清明菜最水灵,做出来的清明粑才带得走春天的清气。”她边说边将嫩叶装篮,“清明菜好找好认,自家菜地头都能薅一顿出来。”

市民张小丽和闺蜜们的挖菜之旅充满野趣。假日出游途中,忽然被田埂上的几丛野菜吸引。“这是芥菜!”张小丽说,“小时候外婆教过,清香的才是能吃的。”大家瞬间切换成“野菜猎人”模式,掏出随身准备的打野装备。很快,她们的口袋装满战利品:折耳根、胡葱、肥硕的清明菜等。

“折耳根要选红褐色土壤里生长的,白根才脆嫩。”去西充踏青的市民何婷告诉记者,“凉拌时加点白糖最脆爽。”

社交平台上,“南充野菜图鉴”等话题持续发酵,“挖野菜”正被年轻的人们重新定义。95后网友“大力”将采挖现场变成了即兴茶会,竹篮里刚摘的清明菜还沾着晨露,便携茶具已在田垄上铺开。“这叫沉浸式早茶,挖野菜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她笑着展示自己的朋友圈,评论区俨然成了野菜图鉴现场:“求定位!”“求组队!”

2 “打野”经济学 零成本疗愈套餐

“打野”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远离室内、远离压力的方式。挖野菜不是年轻人的目的,而是专注于生活体验和游玩经验的分享,同时满足社交扩列、情绪充电的需求。

网友“明月”和朋友们组建了“折耳根特攻队”,当前正向区县挺进,誓要“一挖一麻袋”。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组团邀约,和此前社群的户外徒步等活动异曲同工,而且挖折耳根这项活动是比咖啡因更提神的天然多巴胺触发器。

露营、徒步、溯溪……“玩在户外”“亲近山野”的热潮中,“打野”以近乎零成本的特性突围。相比人均200元的精致露营,“野菜猎人”只需一把铲子、一个塑料袋,却能同时满足社交、休闲、收获三重需求。“挖野菜的快乐,是薅到大自然的羊毛。”一位本地户外社群主理人算了一笔账:4人结伴采挖3小时,可获得价值数十元的新鲜野菜,附带“自然白噪音体验+野菜知识图谱构建+朋友圈美学素材采集”三位一体的“沉浸式自然疗愈套餐”。

这种疗愈正在被科学印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充卫生学校心理学高级讲师、南充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王玲从专业角度给出了深入解读。

王玲介绍,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亲近自然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备受关注。她在相关研究和大量咨询案例中发现,自然环境能够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奇妙作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刊登的研究表明,每天在户外待一小段时间就能让人更快乐,即便不运动,在公园待20分钟也能改善状态,这与王玲的观察和研究相契合。

王玲告诉记者,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身心时常处于紧绷状态。春日挖野菜这类亲近自然的活动,恰好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春季Break(间歇休息)”。挖野菜时,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纷扰,专注于与自然的互动,注意力从压力源转移,内心得到放松。这种在自然中的沉浸式体验,是一种天然的心理舒缓方式,能有效缓解焦虑、释放压力,调节身心平衡,对都市人而言,无疑是调节身心的良药。

“10后”们则在泥土里解锁另类自然课堂。“每铲下去都是未知惊喜,像开天然盲盒。”带着孩子挖野菜的罗丹发现,儿子边采挖边辨认,通过植物识别APP与小伙伴展开竞赛。大家把采挖过程当成“大地寻宝”,沾满泥巴的运动鞋成为“资深猎人”的勋章。

3 餐桌文艺 从土地到舌尖的春日叙事

挖野菜只是序曲,真正的重头戏在灶台。冯兰英将清明菜焯水后剁碎,与糯米粉、粘米粉按比例揉成青团,包入豌豆腊肉馅,蒸锅里腾起的热气裹着青草香。掀开锅盖的瞬间,翡翠般的团子让满屋春意盎然。

“小时候学过一篇《挖荠菜》的课文,现在每到春天就想挖荠菜,包荠菜饺子。”张小丽家的厨房上演着“野菜变奏曲”:一部分芥菜嫩叶焯水切末,拌入土猪肉馅包成翡翠饺子;老一点带茎的与土鸡蛋同煮,熬出带着大地气息的芥菜鸡蛋;还有清明菜做的粑粑,在铁锅上煎得两面金黄,焦脆又清香。最绝的是凉拌折耳根,淋上地道的川味油辣子,脆爽中透着山野的凛冽。“要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她笑着说。

张小丽的朋友圈里,发了一组“记录春日气息”的九宫格照片,各色的春花、野菜和自制的美食引来不少朋友点评询问,尤其是芥菜煮鸡蛋。

“大家热爱野菜,是都市人对‘慢生活’的向往。”罗丹说,小小野菜承载着南充人的春日情怀。那些深藏在土地里的春讯,通过一双双沾泥的手、一颗颗知味的心,完成了从田野到餐桌的浪漫传递。

网言网语:

@Walker:挖野菜是成年人的过家家。手机满电出门,回来时满格多巴胺。

@喃喃:建议野菜界也搞“101选秀”,我pick折耳根C位出道!

@木子:终于明白《诗经》里“采采芣苢”的快乐,原来古人早就在玩野菜版《向往的生活》。

■相关链接

自然馈赠的正确打开方式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治钦

野菜的独特性在于“野”,但也正因为其“野”,也可能给食用者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陈显荣提醒,有人认为,野菜是难得的天然好物,相较于人工栽培的蔬菜更有营养。部分野菜的确存在一些优势,但相较于经过选育的栽培蔬菜,野菜的受污染风险大,处理时也容易营养流失。

挖野菜吃野菜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挖野菜前要留意周边环境,选择在生长环境好的地方挖野菜;工业废水流经的土地上生长的野菜和马路两旁的野菜都不要采摘,这些野菜有毒物质含量高,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公园内生长的野菜也不要采摘,因为公园管理方一般会撒农药防虫害。

此外,蒲公英、车前草等不少野菜也是中草药。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品供应科获悉,这些野菜多具备清热解毒之功效,偶尔食之尝鲜是不错的,但部分野菜长期大量食用有可能导致阴阳失调。以蒲公英为例,其性平、味甘、微苦,能清热解毒,消痈去肿,可适当尝鲜,但不宜食用过量,以免伤胃。而车前草与蒲公英功效相近,也不宜长期食用。

■记者手记

在泥土里找回生活的肌理

□王治钦

当钢筋森林里生长出对泥土的眷恋,南充人正用野菜编织着独特的春日叙事。那些沾着晨露的菜篮里,不仅有山野的馈赠,更盛放着城市人找回的生活诗性。

从“挖荠菜”的童年记忆到“野菜社交”的都市新风尚,这场泥土间的春日行为艺术,或许正是快时代里最美的减速带。当我们蹲下身与土地对话,收获的不仅是舌尖春味,更是数字时代稀缺的真实触感。

原来所谓乡愁,不过是渴望在春天里,做回那个认真对待一株野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