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文旅 > 正文
美食+美景+美购 南充开启“五一”畅玩模式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4-30 09:41:47    浏览量:


文旅结合“引爆”城市消费新活力:

美食+美景+美购 南充开启“五一”畅玩模式

2025-04-30 09:26  来源:南充新闻网


1745976203769.jpg

游客乘船夜游嘉陵江。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中华 摄

 

彭文静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治钦

 

当近年来流行的高强度、快节奏的旅游方式的热潮逐渐退去,“松弛感”正成为城市吸引力的新密码。今年五一,南充将以“一碗川北凉粉”的距离共享成渝客流,用免费停车位托起夜市烟火,借消费券撬动文旅消费,在假日经济赛道中探索“小城模式”。

 

A 逛吃之间 南充地标美食与美景尽收囊中

 

“我要在放假第一天,坐最早一趟到南充的动车,只需1小时22分,9点钟左右就能吃上一碗地道的南充米粉,开启假期的City Eat(城市美食探索)之旅。”重庆网友“momo”在某知名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五一”假期的出游计划:到南充,一天City Walk(城市漫步),一天City Eat,这么近,那么美。

 

在她的攻略里,折射出南充主动“融入成渝发展”迎来的消费新机遇:中午,她将去到南充著名老店“龙凤瓦罐煨汤”,品尝蒜香排骨和纸包豆腐。她从朋友处打听到,南充1227购物广场南北小吃汇聚,酒吧星罗棋布,假期里还有惊喜演出——十二道非遗扎染,非遗火舞和“大唐风华”舞蹈表演,吃喝玩乐一条龙,因此决定晚上去几条小吃街逛逛。

 

据悉,南充环形中心、王府井购物中心等多个商圈均将在“五一”假期通过开展多种潮流演出和活动吸引市民。比如环形中心有奇遇云朵主题音乐会、脆皮养生局打卡集章换好礼活动、吃瓜大赛、冷焰火瀑布、杂技小丑表演等。

 

中华名小吃“川北凉粉”是“momo”必须打卡的地标美食。走的时候再捎点可以唤醒城市记忆的老字号——杨鸭子、弋麻饼等回家馈赠亲友,一场充满松弛感的果城之旅就可以在满满的收获中收官了。

 

“川北凉粉不仅是小吃,也是城市IP。”记者从南充市文广旅局获悉,和荣昌卤鹅同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享誉全国的川北凉粉同样自带流量。51日,嘉陵区黄金江岸湿地公园将举行万人免费同吃川北凉粉活动,将这碗“南充味道”推向流量高峰。

 

“我们的川北凉粉、锅盔凉粉、南充米粉、杨鸭子……每样都该火起来。”95后南充市民小文说,除了吃,南充还有独特的魅力,尤其适合City Walk。今年的“五一”,她将邀请成都的朋友从身边的“人从众”抽身,来南充感受轻松自在的“小城之旅”。船票提前买好了,住宿也提前定了,“用嘉陵江的夜景给他们一点美的震撼”。

 

“嘉陵江夜景”是南充文旅的新名片。嘉舟丽港码头,游船缓缓启航,引领乘客踏上一场“夜游嘉陵,星河入梦”的浪漫之旅。船行江上,满船清辉与两岸璀璨的灯火交相辉映,编织出一幅“江船灯火明,波光映月影”的诗意画卷。“我们提前六天开启了预售票,很快就售罄。现在每天咨询电话还是络绎不绝,都是冲着嘉陵江夜景而来的。”四川嘉陵江滨水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夜游嘉陵江航线全长约11公里,途经多处南充的城市地标,让乘客在轻松愉悦中领略嘉陵江的别样风情。假期中,夜游船上还将增加魔术、变脸、杂技等表演,以丰富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而在嘉舟丽港码头不远处的清晖阁码头,不仅可以乘船畅游嘉陵江,感受新潮的码头文化和奇幻多彩的城市光影,还可以花上10元钱,乘坐摆渡船从清晖阁码头到江对岸的万达码头,跨区游览两大热门地标。此外,还有包船游等多种选择,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为了夜游江上的项目,我特意为朋友多订了一晚的住宿。”小文告诉记者,精彩纷呈的文旅项目把”看江”变成“玩江”,能让客人多留一晚。

 

记者了解到,不止在南充市主城区,在阆中古城、在蓬安相如故里……在南充的每一处精品景区景点,新颖别致的旅游体验正在成为南充文旅的崭新名片。

1745976201804.jpg

阆中古城南津关精彩实景演出。张晓东摄

 

B 免费停车与摆摊文化激活“烟火经济”

 

“停车难”曾是制约假日消费的痛点。为了让游客“停得轻松、逛得尽兴”,南充多地推出暖心举措。南充市嘉陵区率先推出“五一”假期停车位免费政策。“从今年‘五一’开始,嘉陵城区停车场()将在所有法定节假日期间向社会免费开放。”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嘉陵城区近万个路边临时停车位、城区景点(黄金江岸湿地公园、凤垭山景区)停车位以及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部分涉密单位除外)、国有企业内部停车场、城区智慧收费停车场将全部免费开放。

 

该消息一出,瞬间引起网友热评。网友“相大敏”评论道:“感觉嘉陵的政策越来越有温度,都是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做实事,接地气!”

 

“摆摊经济”,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嘉陵区将允许无门面、无摊位的游商在指定地点(热门景区、广场)免费摆摊。届时,包括嘉陵区紫府路、南虹路、嘉兴路、白马湖水街,随着“外摆位”政策的开放,每天傍晚随处都能感受到浓烈的人间烟火气。

 

此外,嘉陵区还将在假日期间在辖区景区和2个高速出口设置爱心驿站,提供急救、饮用水、防暑降温药品,贴心服务游客和来往市民。

 

“看到假期停车免费,回家更方便了。到时候驱车回嘉陵,到灯火璀璨的紫府路品尝美食,每一口都是乡愁。”市民陈女士说,每到节假日,南充的美食总是能勾起她的味蕾记忆。自己就喜欢在初夏微凉的晚风中撸串畅饮,感受“摊开是人间”的市井温情。

 

记者了解到,不止在嘉陵区,顺庆区、高坪区等南充多地的城管部门也正在推出“五一”假期免费停车等多种便民举措,让烟火经济与城市治理形成良性互动。

 

为了方便游客和市民“五一”畅游南充,南充交警部门先后在全市19个路段施划了1500余个“潮汐停车位”,供市民和游客免费停放车辆。这些“潮汐停车位”是公安交管部门为缓解部分道路“停车难”问题,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和车辆正常出入通行的前提下,定时定点开放的临时停车车位。“潮汐停车位”数量最多的是嘉陵区白马湖商圈,共有360个,中午和夜间指定时间免费停放。此外,顺庆区1227商圈和环形中心分别有89个和27个“潮汐停车位”,市民“五一”假期逛街游玩时可根据指示停放车辆。

1745976199395.jpg

1227商圈夜市灯火辉煌。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C 消费券“添柴加火”:文旅惠民托举消费热潮

 

“‘五一’假期想带孩子去看蜚声中外的大木偶演出,正好看到文旅演艺消费券上线,马上到抖音平台领了满90元减40元的券,然后购买了两张《丝路驼铃》的演出票,折下来只要60元。”429日上午,市民王丽君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从南充市文广旅局和南充市商务局获悉,“潮起嘉陵江·惠购南充城”南充市“五一”嘉年华文旅商贸消费周活动中,有畅游“五一”文旅惠民消费券限时放送,覆盖景区景点、国潮文博、文旅演艺等消费项目。

 

据了解,本次消费券分两类发放,“文旅演艺消费券”已于428日上架,在抖音平台领取,票券领取截止时间为551930分,票券有效期为5天。“畅游景区消费券、国潮妆造消费券”领取时间为430日至54日,每天10时至17时,票券有效期为15天,可直接在“南充文旅”公众号点击领取。

 

在位于嘉陵区黄金江岸湿地公园的消费周活动现场,还设有家电专区、电动自行车专区、3C专区、农特产品专区、商业综合体推荐专区、非遗文创产品专区和无人机展区,给游客提供多元的消费选择。

 

另外,429日至54日,南充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首届川东北(南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活动邀请了45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消费品企业参展,现场设置了国际及省外展区、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燃油及新能源汽车展区、智能家居家电、消费电子展区、本地名特优展区、礼品特色展区等,带来20余个大类、超1000种消费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为迎接今年‘五一’假期,市上发放了文旅惠民消费券,还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活动,既是惠民利民的‘及时雨’,也是激活市场的‘催化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在南充享受到实惠与便利,也让本土商家借势提升人气、拓展市场,真正实现“政策红利”向“消费活力”的转化。

 

专家观点

 

西华师大商学院经济系主任、经济学教授王大明:

 

深挖文化内涵 打造旅游品牌

 

假日消费政策需把握“短期刺激”与“长期培育”的平衡。比如某些地方推出了免费公交、免门票等便民政策措施,以此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将增加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南充来讲,为促进假日消费,不一定非把注意力集中在“免”上,若能够将南充的一些传统节庆活动结合起来,打造更多亮点,也能起到旅游促销效果。比如,南充以前的丝绸文化节也曾为我们带来人潮、消费潮,在中国乌镇戏剧节上的南充旅游促销效果就很不错。

 

在国际上不乏利用节庆活动促进旅游消费的成功案例,如日本的樱花季、欧洲的圣诞集市、澳大利亚悉尼的烟火秀等。利用政策、节庆促进旅游消费只能是短期措施,取得短期效果。要想让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要深挖旅游文化内涵、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保障旅游权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记者手记

 

假日经济转型的南充启示

 

假日经济的竞争,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竞争。南充“五一”消费热潮的背后,藏着三重转型智慧:从“流量争夺”转向“体验深耕”,用场景创新将“过境游”转化为“过夜游”;从“单点优惠”转向“机制创新”,用制度性安排重构商业生态,让便民举措成为消费升级的催化剂;从“文旅消费”拓展“情感消费”,让美食成为乡愁载体、夜景化作记忆锚点。当越来越多城市困于“网红打卡”的短期效应,我们唯有把游客体验融入城市肌理,将便民政策转化为消费动能,才能让“假日流量”沉淀为“发展增量”。这种以柔化刚、以细破局的治理思维,或许正是中小城市撬动消费升级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