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南充:推动全市中小学生上好劳动课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4-30 15:30:26    浏览量:


我市举行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活动

推动全市中小学生上好劳动课

2025-04-30 09:30  来源:南充新闻网

 

1745976543198.jpg 

“劳动嘉年华”集市开市。

 

课程赋能劳动教学,多方共育时代新人。

 

为积极探索具有南充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全市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425日,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南充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研讨活动在仪陇县实验学校举行。来自省、市、县各级劳动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南充市各校分管劳动教育负责人及一线教师200余人参加活动。大家通过实地观摩、专题讲座、成果报告、课例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学生晒手艺 美食摊前食客不断

 

“现包现煮,汤圆好吃得很!”“钵钵鸡,麻辣鲜香,快来尝一尝!”25日上午,仪陇县实验学校劳动周“劳动嘉年华”集市开市,七年级所在的美食制作区里热闹非凡,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围聚在各摊位前选购由同学亲手制作的粽子、烧烤、汤圆、钵钵鸡、关东煮等美食。

 

“没得时间数卖了多少钱,今天的‘生意’特别好!”七年级四班学生吴婧轩一边将一串串“钵钵鸡”交到“顾客”手上,一边收钱找零。她身边的塑料筐里,堆的零钱快冒出了筐。

 

“学校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劳动周系列活动,‘劳动嘉年华’就是今年劳动周系列活动之一,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都会参加。”仪陇县实验学校校长吴春梅介绍,近年来,该校秉承“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理念,构建“课程引领—师资保障—实践深化—评价激励”全链条育人模式,在劳动教育领域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培育具有良好劳动习惯、动手能力的时代新人。

 

贯穿家校社 探索协同育人路径

 

仪陇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张晓玲介绍,仪陇县探索以“家校社协同”为抓手,以县域红色资源、农耕文化和产业特色为依托,打造了“一核多点”劳动教育实践网络,构建了“校内劳动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家庭生活参与”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当天上午实地观摩的仪陇县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研学旅行综合营地,就是仪陇县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整合农业体验、生存训练、红色教育等资源,为该县乃至全市学生打造的“行走的劳动实践大课堂”。

 

南充高中劳动实践科主任张志军分享经验时介绍,作为四川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南充高中通过家校社三位一体、五育并举,构建劳动育人新生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实现知行合一,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南充五中也是四川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该校立足本土资源,构建“1N”劳动教育体系,探索“以劳树德培根铸魂,以劳增智启思明理,以劳强体健格砺志,以劳育美润心化行”的协同育人路径。

 

校校有亮点 培育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我市在劳动教育领域持续深耕、勇于探索、深化实践,坚持把劳动教育深度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研管理室主任陆小林作《三域联动·三元共生:中小学劳动教育协同机制的建构与实践》成果汇报时提出,我市关注和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坚持把劳动教育深度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精心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创新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载体,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劳动教育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积极拓展提升劳动教育途径,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此,我市积极申报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机制研究”等有关劳动教育的课题,研发了包括《劳动》在内的多种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努力,我市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劳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劳动中学会了思考、创造和合作,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良好精神风貌;教师劳动教育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引路人;多所学校劳动教育特色鲜明,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劳动教育的示范标杆;区域劳动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充劳动教育品牌。

 

陆小林说,全市各地劳动教育协同推进,形成了“家校社协同”“全域在行动”“校校有亮点”“生生爱劳动”的生动局面,积累了诸多具有南充辨识度的宝贵经验和典型做法。(刘洋 文/图)